行业喜忧参半,共享充电宝还是不是一个赚钱的好生意?
最近一段时间,沉闷的共享充电宝行业因为来电科技创始人袁冰松“失联”的报道又被大家所关注。后期,袁冰松先后发朋友圈以及在社交平台直播来报平安和表示前段时间是在配合相关部门调查。
作为共享经济中,为数不多还存活下来的产物,伴随着去年线下消费的恢复,共享充电宝行业也逐渐升温,但也在遭受着不小的争议。一方面是刚入局的加盟商称挣不到钱,消费者也认为价格涨得太快。另一方面,则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的运营模式被质疑,目前还在经营的几家品牌也在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潮水退去之后,现在的行业集中度更高”,某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负责人对钛媒体APP说道,“留在牌桌上的越来越少,市场也会空出来一些,对于行业而言不是坏事。”
在多种因素叠加下的环境中,也有很多人发问:共享充电宝究竟还是不是一个好生意?
创始人被传“失联”,行业真的变糟了?
共享充电宝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必需品,而是一个与线下消费场景强关联的附属产品。基于当前智能手机在物理上的限制,目前仍被许多用户所需要,也可以看到大多数的门店都摆放有所签署品牌的共享充电宝。
7、8年前,在共享经济火爆的时代,共享充电宝也在风口获得资本的青睐,入局者增多的同时,资本也是源源不断。不过,在2022年,共享充电宝遭遇了负增长,整个行业规模为100亿元,共享充电宝小程序月活相较2021年出现下降,线下消费场景到店客流出现显著下滑。
“2022年整个行业都挺惨的,像我们这边早就回本的还好,顶多就是不赚钱,但刚投放的就真是看不到希望”,谈及当初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表现,某品牌代理商对钛媒体APP表示,“那段时间在家躺着‘数钱’的感觉是没了,投放10台机器,有一台机器有订单就不错了。”
不赚钱、竞争压力大,这是平台与代理商都经常吐槽的事情。日前,又有报道称,来电科技创始人袁冰松“失联”,同时失联的还有深圳来电第一手接盘人韩冰,二人曾因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而被地方国资聘请的法律团队追责。
针对网上的传闻,袁冰松本人则在直播中回应称,目前已经离开公司整整三年了,对来电科技的消息了解不比大家多。自己现在不是任何一家公司股东,现在真正的身份定位是自媒体人。
同时,据澎湃新闻报道,袁冰松表示,在2021年8月已将来电科技股份全部转让,对于大家关心的是否有国有资产流传,这件事浦江县司法机关已经立案侦查,涉及到七八个人,自己作为来电创始人,是配合相关部门调查,相信会有一个公正的结论。
图片来源:来电科技官网
公开信息显示,作为最早入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品牌,行业喜忧参半,共享充电宝还是不是一个赚钱的好生意?来电科技在风口时也是风光无限,接连获得多个资本的投资。只是,有钱之后的无序扩张,加速了来电的衰落,用袁冰松本人的话说,“公司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2023年,来电的市场份额也仅有1.6%,早已被怪兽、美团等甩在身后。
在直播中,袁冰松还透露,目前在做的只是把行业有价值的东西梳理出来,再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整个行业的进步会有所帮助。
不只是来电,其它多家共享充电宝品牌当下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有的想上市但一直没成功。资本市场对这一行业也存在一些怀疑,导致上市的企业股价一直起不来。新进的代理商则是抱怨赚不到钱,消费者也是吐槽价格越来越贵。不由得想起当初王思聪的那句话:“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X,立帖为证。”
规模提升,头部企业在持续盈利
作为来电的友商,某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负责人表示,“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这行业一时半会还死不了。”从公开的数据来看,确实也是如此。
去年以来,伴随着线下消费的恢复,共享充电宝行业也迎来了复苏。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共享充电宝行业恢复势头良好,2023年行业规模稳步上升至126亿元。在用户对手机依赖加剧、耗电量不断增长且电池技术暂无突破创新的情况下,艾瑞预计未来行业有望维持20%左右的年均增速水平,预计至2029年规模将突破400亿元。
图片来源:艾瑞
不同于其它行业,共享充电宝本身就是一个较窄的赛道,上市企业目前也只有一家,因此也只能通过怪兽充电的业绩来窥视一下这个行业究竟有没有“盼头”。
根据怪兽充电发布的最新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移动充电业务流水超12亿元,营业收入为4.63亿元,同比下降55.3%。从收入的角度来看,怪兽充电的表现比较差劲,不过也是有原因的。一是直营转代理模式后,自有点位的减少,从而收入减少。二则是充电业务收入确认的改变,由全额调整为净额,导致在表面数据上看起来降幅非常大。
怪兽充电24年Q2业绩公告
在收入之外,从点位、用户以及盈利情况来看,这个行业还是有看点的。财报显示,第二季度,怪兽充电累计注册用户数新增1280万,总共达4.17亿。截至2024年6月30日,怪兽充电在全国共有在线充电宝950万个,环比上一季度增加了10万个;有126.7万个POI(点位数),环比增长了2.2万个。
在非美国会计准则(Non-GAAP)下,怪兽充电经调整后净利润为1520万元人民币,连续六个季度保持Non-GAAP盈利;GAAP口径则实现净利润920万元人民币。怪兽充电CFO辛怡表示,“公司连续第六个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为正,在持续提升移动充电业务的运营效率的同时,公司着眼于新板块的业务开拓,促进公司整体的增长和收益。”
为了进一步提升主营业务的收入,怪兽充电宣布开启海外招商项目,面向全球招募海外项目合作伙伴,搭建面向海外用户的智能客服系统,支持语言包定制等。
在艾瑞的预测下,共享充电宝行业每年保持着20%的增速,从现在的市场格局来看,头部四名企业占据了行业96.6%的市场份额,其中怪兽位居第一,市场份额为36%。对于点位的早早布局,导致新入局玩家基本很难生存。
而对于老玩家,多年的发展后,头部的少数玩家占据了几乎全部的市场,行业集中度高,导致淘汰率也就高。怪兽充电的财报也已经指出,这个行业还能赚钱,只是变得更难。
其中,美团因为其在线下的优势,攻势很猛,海量的商务资源也吸引了更多的代理商加入。上市的加成,为怪兽充电做了背书。街电、小电等作为老玩家,凭借着此前的点位布局,位居前列,但市场基本被瓜分完,可拓展空间也更小。
转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成为新关键词
没有永远吃香的模式和生意,在经营的过程中,变化是应对一切突发的必经之路。从共享充电宝的底层逻辑来看,市场需求一直在,但如何挖掘更多下沉市场,以及提升效率是关键。
艾瑞咨询指出,2023年共享充电宝行业覆盖点位数已达到404万个,占全国所有潜在有效点位数的19.1%,同比增长31.8%。全年,一二线城市点位渗透率已达到44.7%,但三线及以下城市点位渗透率为22.2%,未来下沉市场将是主要的点位增量来源。
怪兽充电CEO蔡光渊在业绩会上透露,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三线及以下城市的POI数量同比增长了20%以上。
从场景维度来看,餐饮依旧是行业最主要场景,点位数位列第一,也是主要玩家大力挖掘的市场,已进入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交通、休闲娱乐和购物场景为点位增速最快的场景,增速约为40-70%;除了以上竞争较大的场景之外,其余如医院、诊所、景区等场景渗透率相对较低,具备进一步挖掘的潜力。
在当下的环境,没有了资本的更多支持,加上自身对于成本的把控,大多数品牌都开始从直营转向代理或者两种模式共存。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快的扩张能力。上述负责人指出,代理模式并非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独创,而是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
“对于本地市场,代理商的优势更大,效率更高,而企业则可以聚焦于前期设备供应以及服务方案的解决,实现了轻资产运营。节省下来的成本可以投入产品研发、完善平台功能、扶持代理商等领域。”
从怪兽充电的财报来看,确实也是如此。目前,怪兽充电代理商数量超过12000个,同比去年增长超3000个。蔡光渊表示,“直接模式运营的减少,这不仅降低了我们的运营费用,而且增强了高利润网络合作伙伴模式的贡献。”
财报披露,第二季度,怪兽充电营业成本大幅下降67.2%。由于直接运营模式下支付给位置合作伙伴的激励费用减少以及人员相关费用减少,销售和营销费用减少了38.7%。
不过,直转代在降低平台的压力的同时,也应该给代理商提供更多的扶持,而不是把压力和问题都抛给代理商。许多新加入的代理商也指出不赚钱,还存在各种“灰色空间”,闲鱼往往成了投资者的最后一站。
图片来源:闲鱼
“其实,我觉得这行业还是适合闷声赚钱,赚到钱的代理商是不会出来说的。”上文品牌负责人表示。只是,作为平台,帮助更多的代理商更好地赚钱还是更为重要。
另外,除了轻资产运营外,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在主营业务之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从而提升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从目前市场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也都在探索新业务。
财报透露,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怪兽充电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和限制性现金为32亿元人民币,现金储备充足。此前,怪兽充电曾跨界卖酒,希望借助白酒的高利润率,提升公司整体的经营数据。但从实际的经营来看,效果并不是很显著。当下,在新能源热潮下,怪兽充电又开始布局分布式光伏业务。
总的来说,在用户对手机依赖加剧、耗电量不断增长且电池技术暂无突破创新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一定程度上仍是必需品。有需求就有市场,但要做成一个好生意不容易,用户的体验、代理商的共建以及平台的运维缺一不可。连续六个季度保持Non-GAAP盈利,是怪兽充电给行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