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了趟上海,发现已经过时了。。。
三个月前没去成MWC巴塞罗那大会的朋友们别着急,MWC上海开幕了!
这场开在家门口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吸引了全球三千多个厂商参加,其中国产大厂占了多数,前来围观最新科技的媒体和客户们也是蜂拥而至,我们都给堵半道了。
有这么个情况也非常合理——国内这两年在通信技术方面突破了太多东西了,导致这场原本作为“MWC分会场”的展会也非常非常有看头。
而且每一项都能和大家接下来的生活扯上关系,MWC展会主办方说话比较有水平,他们想了三个词,分别叫:超越5G、人工智能经济、数智制造。
但要我说,用大白讲就是:
1、5.5G我们能用上了,6G也开始在讨论该怎么做了!
2、厂商们怎么做AI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
3、上面这俩玩意,制造业也可以想办法消化吸收,合理使用,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
接下来我们今天这篇文章,就围绕着这三条线好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逛MWCShanghai2024展会的心得。
>/五年过去,5.5G来了
先来说说5.5G。
5.5G的大名叫做5G-Advanced,也就是5G增强版的意思,每一代通信技术推出之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迎来技术上的版本更新,今年5G刚好发展到了后半阶段,所以自然就叫它5.5G了。
而且就像我们熟悉的电脑和手机操作系统一样,通信技术每一次的版本更新,都会带来一些新功能。
5.5G最明显的提升就是基站接入能力,它能够让单台设备达到下行万兆(10Gbps)、上行千兆(1Gbps),相比5G最高1Gbps的下行速率和100Mbps的上行速率,快了整整10倍,堪称鸟枪换大炮。
当然了,就跟当时宣传5G一样,这个速度是理论数值,而且还是通过毫米波实现的,以后能不能落地还是个未知数。
在MWC现场,我问了下中国移动,它们说已经在上海很多地方都部署了5.5G基站。
杭州当然也有,目前5.5G推广最快的城市就是上海和杭州,至于具体分布在哪里得问杭州的营业厅。。。
现场我也是找了台支持5G-A的手机测了下网速,这个网速只能说害行,比原先的5G确实更快,但是也没快多少,各位可以在手机上下一个“泰尔网测”,看看自己手机的5G网速跟它比到底相差多少:
后面我又特意跑去中国移动线下营业厅,重新找了台手机测了速,2186Mbps,换算一下就是273.25MB/s,下一部3个G大小的电影只需要11秒左右,这下舒服了。
这么说吧,升级成5.5G后,以后如果你到月底还有100个G的流量没用完,问题不大,只需要6分钟就能把它霍霍完。。。
不过就像某个B站UP说的——“速度,其实是5G最无聊的应用”,5.5G同样也是如此。
5.5G不单单只是5G的增强版,未来将要推出的6G,其实也是在5.5G的基础上进一步演进而来,所以我们还能通过5.5G,提前窥探到一部分6G的轮廓,比如说“通感一体”。
简单来说,5.5G在原来通信能力的基础上,集成了类似雷达的功能,可以捕捉和测算出目标对象的距离、速度、运动轨迹以及状态,这就让它有了更多发挥空间,比如在车上实现更高阶的智能驾驶。
可能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5G的网速已经够快,5.5G没啥太大的必要。
但是5.5G的技术价值就摆在这里。
为什么我们一直在研究更快、更高效的通讯技术?是因为真的有面向未来的场景需要它们,而且以后我们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这些技术带来的一部分魅力,何乐而不为呢?
说起来5G手机从昂贵到亲民,在短短五年内就实现了快速普及,而接下来产业链的任务就是把5G下放到更多设备。
在MWC上,“RedCap”绝对算得上是除5.5G之外,出镜率极高的词汇,几乎每走几步就能看到,RedCap是ReducedCapability的缩写,也就是“轻量化”的意思,5GRedCap顾名思义就是轻量化5G。
相比5G它功能更少、但成本更低(低于10美元)。
借助5GRedCap,很多原本不支持5G的设备,诸如智能手表、监控摄像头还有车机,也能够用上5G,未来5.5GRedCap出来后,它们甚至还能支持上5.5G。
现如今5.5G已经具备了千亿级的连接能力,搭配接下来即将涌现的一大批轻量化5G设备,5G刚出来那会儿喊出的“万物互联”口号,或许很快就快要实现了。
当然了,既然5.5G都已经来了,6G还会远吗?
你敢信有些厂商,已经开始在今年的MWC上展示跟6G相关的技术了,比如Starwin放在展台门口的这辆卫星通讯车,就把6G基站解决方案直接搬到了车上:
还有这台笔记本,它背面自带相控阵列6G天线:
相比起5G和5.5G,6G有个显著特征是,它可以把基站和卫星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网络全球无死角覆盖。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坚持到6G手机出来以后再换机,OK,那到时候也不用考虑另外加钱上卫星通讯版了,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基本上是台6G手机,都自带卫星通讯的能力~
当然6G也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现阶段很多技术其实还处在探索阶段,就比如中国电信就做了一个名为“无蜂窝网络”的东西。
众所周知之前手机网络都叫蜂窝移动网络,意思是整个通讯系统是仿照丰巢的逻辑设计的,每个基站之间互相独立。
而无蜂窝网络,它可以打通每一个基站,让附近好几个基站共用一套大的基础机房。
这么一来就不用担心某个基站连接的手机太多,信号被塞爆,没准可以彻底解决手机掉网问题。
>/人人都在说AI
除了5.5G这个大热点,整个大会弥漫着的最浓厚的氛围,就是AI和AI制造业应用了。
夸张到什么地步,所有场馆里各个大小展台,一眼望过去几乎全是说自家AllinAI的,就像下面这几张照片,依次是中兴、新华三、联想的展台:
而具体大家都是怎么Allin的,厂商们却达成高度一致,除了早已不新鲜的各类办公大模型,翻译大模型,更显眼的是全场到处都是的数字人。。。
比如华为推出的这个AI助理,小艺plus属于是。联想负责人说,他家之前宣传的数字人都用写实场景,这次换了个游戏场景;
中兴则是掏出了游戏助手,能帮你查游戏攻略,记对面闪现时间啥的,还能记录高光时刻,这下一个人打游戏方便了,赛博陪玩。
而联通这个就是纯粹的数字人了,根据不同价位能拿来拍大头贴,当主播,干直播带货,当导游,但是这个建模质量嘛。。。有点欢乐谷。
中国移动的灵犀数字人则像赛博大堂经理,看着比较呆,被集成到了移动APP里用来查业务跑腿。
除了这几家大厂,小厂们也都在自家展台摆数字人,但无一例外都暴露了懂的都懂的建模水平。只能说,就目前这个形象设计,要么干脆别搞人类形象,要么还不如搞点二次元。。。
而在各个厂专营的业务上,每个厂商又根据自己厂情不同,搞出了不同的AI应用。
比如华为这种涉及通信行业和汽车业务的,就给出了他们的通信和造车领域的大模型。
这俩一个是给通信运维工程师的,用专属大模型来提升工作效率;另一个是面向车企的,从外观设计到气动仿真,甚至车间都能AI助力,加快研发速度。
有一说一,可惜没问到新款问界有没有用上这个大模型。
而像联想这种从消费数码到网络硬件都做的厂家,则用大模型把这套东西整合了起来,主打AI生态,号称全栈AI。不过这些好像都没他家机器狗吸引观众,果然大家都喜欢看机器人哈,六条腿,贼拉风。
此外他们还展示了一个还挺有意思的应县木塔文旅项目,利用AI和XR等技术数字化生成了千年古建的每一个细节,戴上头显就能身临其境的体验,效果确实不错。
而要说把AI跟自家传统业务结合最紧密的,还得数中国移动。
比如AI彩铃业务,你可以用文生视频,文生音乐,视频换脸这些AI应用来自定义自己的彩铃。咱就是说,这下打电话的时候可能整活了。。。
移动地盘肯定也少不了咪咕,这回展示的咪咕AI解说,能实时分析比赛现场做文字解说,还能把解说换成明星的声音。
不过我问过工作人员了,里面现在主要是面向欧洲杯的明星,其他体育项目还没哈。
此外,一些小厂也带来了许多颇具看点的AI应用,比如来自清华大学的致讯科技。
他们宣称要让AI理解人类,为此他们和脑科学团队合作,用minicpm大模型(被斯坦福抄那个)来学习人类的脑电波数据,根据不同场景下的脑电波,反过来调整优化游戏和音乐,还能应用在汽车领域,我们去了趟上海,发现已经过时了。。。让自动驾驶开的更像人。
悄悄问了工作人员,他们说游戏场景是用王者荣耀训练的,谁坑谁在脑电波上都能看出来。
完蛋,这下混上王者的事要瞒不住了。
>/其他有意思的还挺多
说了这么多的AI和工业,其实MWC上还有许多消费级的有趣硬件展示,比如小米的展台放了一辆SU7用来展示小米的人车家生态,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
不过对于咱们来说都是些早就发布过的玩意,我就不展开说了。
同样的,联想带着高通骁龙ARM处理器的笔记本真机来到了现场。
我现场帮大家掂量了一下,重量控制的还可以——假如再配合高通ARM芯片实现高续航,说不定还真能在高端办公本领域占领一定的市场。
搭载高通处理器的Windows笔记本是今年下半年硬件方面比较有趣的一类,等到产品开售之后,我们也会尽快给大家搞一台回来做做测评。
在看了一圈之后,我终于是遇到了点儿新东西,比如荣耀在MWC开了场发布会,宣布了一项荣耀基于AI制作出来的新护眼功能。
众所周知,荣耀这两年一个很响亮的招牌就是护眼,比如1920Hz、3840Hz的超高频PWM屏幕调光,都是荣耀先发布的。
而这次他们整出来的技术,叫AI离焦护眼。大概意思是利用AI检测屏幕和眼镜的距离,再调整屏幕的参数来达到类似离焦眼镜的效果,从而起到缓解近视的功效。
听起来很厉害,但是毕竟没给实际上手,咱也不知道到底怎么个护眼法,只有等它正式发布以后才能知道了。
哦,对了,在MWC上我还看到了星闪。
星闪这玩意之前咱们就聊过,它是一种新型的无线短距通信技术,集合了蓝牙和Wi-Fi的优势,之前市面上已经有搭载星闪技术的TWS耳机、鼠标等消费级产品问世,现如今搭载星闪的工业级产品也来了。
星闪摄像头、星闪车钥匙、星闪网关。。。你别看这技术才出来没多久,其实“就业前景”还挺广泛。
>/终
OK,花了这么多篇幅,总算把MWC给大家大概逛完了。
其实除了我们提到的这些之外,还有很多没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供应链产品。
比如移远、利尔达展示的各种通信芯片、星闪通信解决方案,ABTEC的音频测试系统。
以及美国厂商FroreSystems的压电薄膜超声波散热系统等等。
这家的风扇真的很离谱,只有两个手指节大小,风压相当于右图里面那个大个头的风扇。
只不过因为结构是用光刻机刻出来的,所以除了贵没别的毛病。
其实说到底,像MWC这种展会更多的是面向行业的,很多展位都是封起来的,只有受邀请的参观者才能够进入。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只邀请那些掏得起钱买产品的大客户进去,把最好的参观体验留给他们。
“促成理解、达成交易”,才是MWC、CES这类展会举办的最根本的意义——虽然MWC主办方不公布展会成交额,但是去年MWC展会闭幕之后,不少通讯相关的产业机构股价都迎来了一波上涨。
同时,我们也作为旁观者,见证了今年展会上的人流涌动,握手言欢。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们翻了翻手机里的相册,发现2019年的时候,上海MWC的口号是“5GisON”,各家推广着自己的5G解决方案。
五年过去了,5G已经从一项领先科技,变成了一种百元机都支持的通信规格——而这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发生的。
虽然听着有点儿俗,但我也确实很期待,五年之后参观MWC的时候,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撰文:纳西&胖虎
编辑:米罗&面线
美编:杨总
图片、资料来源:MWC现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